张宏久、董纯钢入选《商法》100位中国业务优秀律师
时间:2016-11-28

 

日前,《商法》杂志公布了其创刊以来首期『法律精英』名册,收录100位最优秀律师,本所张宏久律师、董纯钢律师两位合伙人入选。

据《商法》介绍,为了评选出涉华商事活动中最优秀的100位律师,《商法》向中国和全球上千名法务顾问及众多中外顶尖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发出了调查邀请,所有参与涉华业务的私人执业律师都自动符合进入提名程序的资格,并且进入提名程序不收取任何的费用,亦没有其他限制条件。从大量中外企业、律师事务所和其他机构的专业人士收到提名后,《商法》编辑团队结合多年观察和分析中国法律市场的集体经验,形成最终名单。

名册公布后,我们书面采访了张宏久和董纯钢两位合伙人,以下是他们的精彩回答。


张宏久 律师


 

Q1:被『法律精英』名册收录意味着业界的高度认可,是什么因素让您成为出类拔萃的律师?

非常感谢大家的认可。律师这个工作很有挑战性,需要去顺应市场的发展,向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发起挑战,不断调整挑战的方向和重点,从而为客户提供高水准的服务。总结一下我的执业经历,大致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吧。

(1)大方向上顺应市场的发展和法律服务的需求。

例如在纵向上,我从1984年开始做涉外金融证券律师,30多年来经历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至今经济发展的历程,从最初严重缺乏资金要引进外资发展过渡到中国具有丰富外汇储备而进行海外投资,我和同事们从最初参与外资银行向中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等相对简单的法律服务品种,一直到近些年来参与金融机构的海外项目投融资法律服务;从横向上,在法律服务的品种上,从简单的贸易融资、定期贷款等等,发展到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飞机船舶租赁融资等等;就融资工具而言,从主要依赖间接融资进步到通过品种多样化的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市场变化了律师服务就要及时跟进;

(2)微观上需要业务上的专注。

律师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展,律师队伍的不断扩大,中国律师从最初几百人发展到今天30多万人的庞大队伍,律师业务需要做精细,而不是万金油。我从事的专业一直是涉外金融证券法律服务,无论是为项目的设立、运转提供法律顾问服务还是作为仲裁员处理纠纷都是如此,当然同时也由于项目情况各异,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其他专业法律服务。这种情况下就要寻求其他专业领域的专家提供意见。业务上的专注还包括要善于研究所专注领域的国际上的新发展、新动向、新品种,同时注意把完成的项目进行总结归纳,从而找到不足或欠缺在哪里;

(3)团队作业。

一个人的能力精力体力知识面都是有限的,要搞团队作业,老律师的长项是有阅历市场经验眼界,年轻律师有体力精力朝气新知识,因此要新老团队作业;我熟悉这个领域你熟悉另一个领域他了解其他方面,因此在业务细分方面大家形成合力,配合作战。狭义的团队作业是说我执业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同事们的相互配合,广义的团队作业包括与专业性强的不受国别限制的其他律师事务所和中介机构的配合。我非常喜欢在全国律协和北京律协的专业委员会的平台上与专家律师的交流,例如我从1996年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金融证券专业委员会成立一直担任了四届主任,一共13年,现在退位为副主任,和精英们的交流活动非常受益。还有就是做好涉外律师的业务,要广交朋友啊,通过IBA这样的国际律师组织、IPBA这样的地区性律师组织等等,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合适的打配合的特定司法区域的律师为客户共同提供及时和满意的服务。

这就是我的一些体会,不介意的话和各位新老律师界的同事们共享。

Q2:截至目前,您的执业生涯中,最自豪的一个案例是?为什么?

我这一辈子离不开一个“师”字,上过师专,既当过普通中学的班主任老师,也当过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教师,取得过资格证编号为001 号的证券律师资格,还是中国并购公会的首批并购交易师,当然一生主要还是做律师。对于我的兄长前辈或是同事徒弟学生,没有思考过谁是我最崇拜或是最喜欢或是最自豪的,或者一个项目一个案子是我最得意最自豪的,无论人或事总是千差万别,我的思考是谁在哪个方面是最佳;做项目办案子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只能说在某一个特定方面有特点而已。

Q3:对法学学生和年轻律师有什么职业建议?

对法学学生和年轻律师的建议就在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里面吧。

 

 

 


董纯钢 律师


 

Q1:被『法律精英』名册收录意味着业界的高度认可,是什么因素让您成为出类拔萃的律师?

 

律师这个行业聚集了太多精英,并且同行们都在飞快的进步,我离最优差的很远。如果说现在有一点儿成绩,可能主要是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而不只是作为生计。我从中学开始就以做律师为理想,经历很多选择与被选择之后,我对能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感到幸运,所以能够保持热情和乐此不疲,而且期待能够在头脑糊涂之前一直保持在工作的一线。

我也对自己法律职业的两次正确选择感到幸运。政法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工作,有机会在很多大家仲裁员身边观察和学习,周围的同事也对我悉心指教,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为涉外争议解决领域的领军律师,这些帮助和提携让我受益无穷。之后我在竞天公诚开始律师执业,这里的资深合伙人们给了我宝贵的信任和成长的空间,年轻合伙人们志向远大、互相支持,我团队的律师们则像我一样把律师工作视为值得追求的事业,这些使我能够有机会比较快地走向成熟。每一位优秀的律师都是他的父母、从小到大的每一位老师、领导、合伙人、同事们的集体作品,教育和工作过程中积累的每一点知识、经验、友谊都可能在工作中帮到你。

Q2:截至目前,您的执业生涯中,最自豪的案例是?为什么?

我认为律师应该为权利而斗争,应该勇于面对挑战和保护你的客户。我曾经在一个广受关注的案件中代表境外投资者起诉某省会城市的市政府,通过复杂的仲裁程序,和专门举行的三天的调解庭审,帮助客户获得3亿多元的和解赔偿;目前,我也在代表两家中外合资企业起诉某直辖市政府,历经波折,最终成功立案,并且双方也接近和解解决。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中国很多区域的法治进步,政府从抵触和抵制,到能够更客观和理性地面对法律程序,中国的法院和仲裁机构也能够更加中立地审理政府作为一方的案件;而且,通过起诉政府,让政府归位于市场经济中的平等法律主体,促进了政府的制度化和法治化,加强了境外投资者和国际社会对投资中国的信心。

Q3:对法学学生和年轻律师有什么职业建议?

对法学院的学生来说,我建议仔细想想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为这样的理想储备经验和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中文、英文的语言能力,然后服务于这样的理想做好生活的规划。我并不认为做律师对于所有人都是正确的选择,这可能是一条忙碌的不归路,要想成功就会越来越忙,永远有新的知识要学习、枯燥的技术问题要解决、新的困难等着你克服,这会毫无疑问侵蚀你的很多个人时间。但是如果你愿意接受,哪怕是阶段的执业经历,我想也一定是精彩的,并且让你在可能职业转型时拥有优势。对于年轻律师,我想提示的是要在工作中尽力用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从众未必总是对的,面对越界诱惑的时候记得提醒自己这个案子不是人生中最后一个案子,而且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你在这个不大的法律共同体中的口碑和长远发展。

微信公众号 ×

使用“扫一扫”即可添加关注